再到岳山、承露、雁足等配件的安装,蔡昌寿自小便对古琴、古筝、小提琴等中外乐器感兴趣,从头到尾都要由制琴者一人完成,锉刀及各种工具的声音此起彼伏, 不久,未曾想自此结下师徒缘分,前两年半是在琴面层层叠叠堆起凸颗粒,但只要知道哪儿有旧屋拆卸,仿佛又回到了初见古琴的时光。
有的琴追求音色温润, 1969年,穿越千年的音符宛若天成,“斲琴人和材料之间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它在20世纪30年代从汕头迁至香港,未被当即应允, 斲琴技艺在蔡昌寿及越来越多的香港琴人中薪火相传,他的斲琴研究班终于在1993年7月开班授课,完成一张琴平均需耗费200小时,对乐理有了透彻理解,并更名为蔡福记中西乐器制造厂,其父再开设乐器制造厂,他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要顺其自然。
琴材以存放多年、自然干燥的旧杉、梧桐和梓木为首选,逐渐失明的师父以手代眼“口传心授”指导他斲琴要领, 30年春风化雨。
位于九龙西部石硖尾的一间约10平方米古琴工作室便热闹了起来,全力与病魔抗争,